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9.27)

2020-09-27 14:48:29 570 Lisa师姐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9.27

简体版(编辑:胡勃):

2020.9.27 第一

修习才能保持正法的纯净

佛陀说过,当他的正法放入凡夫的心中时,必然会彻底地败坏无余,但是如果放入圣弟子的心中,必定是真正的纯净和可靠,同时也是不能被抹灭和遮蔽的所以,如果我们只是致力于正法理论的研究,那是起不了作用的,只有当我们经训练自己的心意去消除它的反覆无常,也就是它的烦恼尘垢时,它才会充分利益修习者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法的纯净,避免扭曲或偏离了它的原始法义

只要世上还有阿罗汉,佛法就不会熄灭佛陀说,只是拜读经典而用在行为上,也是毫无用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色身有如边城,需要做好防卫莫错失修行缘,丧失人生缘者,堕地狱徒伤悲,人世间的天堂地狱,每天都在选择来来回回,你有如是看见?

2020.9.27 第二条

佛法在你自身当中,所有你要的禅修就在当下的你之中,里面有贪嗔痴,生老病和死的存在,这就是为何佛陀,智者自知的原因

法的修行随处都可实践,在自身当中,日常生活中,当你每天修习的时侯,已在这里了,想回去的,可以回去,想持续修习的可以继续前进。都由行者自己决定修行是由诚实正直开始,清楚知道自已在做怎么让认知从你的内心散发开来

如此一来,你就会修行得正确,从你的心意中看到贪嗔痴,这些都巳经在你的心中了行者只需要觉察到它,放下不再受欲望的如是看见,法就在那?你有在觉知吗?世间所有的众生,都努力积累财富,但无人能逃脱生死法则而不亡,人生存在于苦生苦灭的循环轮回。

2020.9.27 

智者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相关得之愈艰,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

如果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已最大的问题所在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你永远得不到幸福就好像照耀荒原的月光,就如同拂过水面的微风云淡风轻,虽然可以感觉到又抓不住

幸福的多少往往与一个人对幸福的敏感度相关若一个人比较容易满足,幸福感就会十分强烈要是很少知足,欲望太多,即便幸福在前,感觉也不明显只有知足的人才更容易觉察到幸福

幸福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以为就在咫尺,转眼间还在天涯平静的生活就像白开水,喝起来淡然而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瑕才让人的生命更有容量也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这份平淡中品出甘甜的幸福滋味

禅修也一样,它的平静,自在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只有少欲知足的行者,才能品尝它的味道苦苦寻觅,其实它早已存在自心当中,只是你从未看见一个内心麻木,感觉不到幸福存在的人,他一定在觉知觉知也是一种幸福自在从这刻开始,坐禅,寻找你的幸福自在平静,修行就像一杯纯净的白开水,甘甜原味只是欲望污染了它而令它不纯正其实坐禅非常简单,不加入任何东西,只是如是看见,幸福就在那里面止息烦恼

 

2020.9.27 第四条

什么是正见觉知到有不好的想法生起时,如果能明白想法念头是一种法是所缘,不是我,这就是正见正见是智慧的一种佛陀的教导是要修习者如实观照,有觉知,有正见,不好的想法自然会改变,而不必要刻意地去改变它

不善念的生起或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其实是以前所作的因,在此刻呈现的果,也就是业力的显现,而当下怎么去面对这些果,对于这些果作出的反应,就是当下所造新的业能如实观察此刻的业果,就是在种善因即使有很多不善的想法生起,但如果心都能一一觉知,就是正念因为有正念才能知道这些不好的想法正在生起

在这个当下,抱怨是没有用的修习者庆幸当下有觉知的心,而不是抱怨觉知就像警钟响起一样,每次有烦恼生起时都能知道它,都能抓到它,那觉知和正念就会越来越强无常,苦,无我三法印智也会自然呈现,能体证无我

如果你的禅修是偏向定时,你是以心中有一个我的方式修行,这经不是毗婆舍那四念处禅观了因为毗婆舍那不是用一个我在修行当行者去除观的染的时候,行者很快就能清楚地见到生灭的身心因此见光见影幻觉都是心偏向定了。当你生起喜欢的心时,是因为行者偏向定而感觉喜而这是染,烦恼修毗婆舍那观禅时,是不会有喜的感受因为体会到三法印智,无常,苦,无我不会导致喜的感觉有时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会生起,这也是偏定的现象

三法印是不可能以轻安而体这种情况下智慧也不会增长乐一生起,就无法见到苦了某些修行者精通教理,会一直思维佛法,而这种现象会使行者偏离当下,因此修习者很容易有修行上的染。

 

繁体原文:

2020.9.27 第一

修習才能保持正法的純淨,佛陀說过,當他的正法放入凡夫的心中時,必然会徹底地敗壞無餘,但是如果放入聖弟子的心中,必定是真正的純淨和可靠,同時也是不能被抹灭和遮蔽的,所以,如果我們只是致力於正法理論的研究,那是起不了作用的,只有當我們巳经訓練自巳的心意去消除它的反覆無常,也就是它的煩惱塵垢時,它才会充分利益修習者,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法的純淨,避免扭曲或偏離了它的原始法義,只要世上還有阿罗漢,佛法就不会熄滅,佛陀說,只是拜讀经典而冇用在行為上,也是毫無用處,觀身不净,觀受是苦,觀法無我,色身有如边城,需要做好防衛,莫錯失修行缘,喪失人生缘者,墮地獄徒傷悲,人世間的天堂地獄,每天都在選擇来來回回,你有如是看見?

2020.9.27 

佛法在你自身當中,所有你要的禅修就在當下的你之中,里面有貪嗔痴,生老病和死的存在,这就是為何佛陀,智者自知的原因,法的修行随處都可實踐,在自身當中,日常生活中,當你每天修習的時侯,已在这里了,想回去的,可以回去,想持續修習的可以繼續前進。都由行者自巳决定,修行是由誠實正直開始,清楚知道自已在做怎麼,讓認知從你的內心散發開來,如此一來,你就会修行得正确,從你的心意中看到貪嗔痴,这些都巳经在你的心中了,行者只需要覺察到它,放下不再受慾望的汚染,如是看見,法就在那?你有在覺知嗎?世間所有的衆生,都努力積累財富,但無人能逃脱,生死法則而不亡,人生存在於苦生苦灭的循環輪迴。

2020.9.27 

智者說,幸福是种感覺,就如同佛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態相关,得之愈艰,爰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難,如果一個人总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已最大的問題所在,幸福是种感覺,不知足,你永遠得不到,幸福就好像照耀荒原的月光,就如同拂过水面的微風,云淡風輕,雖然可以感覺到,又抓不住,幸福的多少往往与一個人对幸福的敏感度相关,若一個人比較容易滿足,幸福感就会十分强烈,要是很少知足,慾望太多,即便幸福在前,感覺也不明显,只有知足的人才更容易覺察到幸福,幸福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以為就在咫尺,轉眼間還在天涯,平静的生活就像白開水,喝起来淡然而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瑕才讓人的生命更有容量,也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这份平淡中品出甘甜的幸福滋味,禅修也一样,它的平静,自在是一种幸福的感覺,只有少慾知足的行者,才能品嘗它的味道,苦苦尋覓,其實它早已存在自心當中,只是你從未看見,一個內心麻木,感覺不到幸福存在的人,他一定冇在覺知,覺知也是一种幸福自在,從这刻開始,坐禅,尋找你的幸福自在,平静,修行就'像一杯純净的白開水,甘甜原味,只是慾望污染了它而令它不纯正,其實坐禅非常簡單,不加入任何東西,只是如是看見,幸福就在那里面,止息煩惱,正

2020.9.27 第四条

什麼是正見,覺知到有不好的想法生起時,如果能明白想法,念頭是一種法是所缘,不是我,这就是正見,正見是智慧的一種,佛陀的教導是要修習者如實觀照,有覺知,有正見,不好的想法自然会改變,而不必要刻意地去改變它,不善念的生起或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其實是以前所作的因,在此刻呈現的果,也就是業力的显現,而當下怎麼去面对这些果,对於这些果作出的反應,就是當下所造新的業,能如實觀察此刻的業果,就是在種善因,即使有很多不善的想法生起,但如果心都能一一覺知,就是正念,因為有正念才能知道这些不好的想法正在生起,在这個當下,抱怨是沒有用的,修習者慶幸當下有覺知的心,而不是抱怨?覺知就像警鐘响起一样,每次有煩惱生起時都能知道它,都能抓到它,那覺知和正念就会越來越强,無常,苦,無我三法印智也会自然呈現,能体証無我,如果你的禅修是偏向定時,你是以心中有一個我的方式修行,这巳经不是毗婆舍那四念處禅觀了,因為毗婆舍那不是用一個我在修行,當行者去除觀的染的時候,行者很快就能清楚地見到生灭的身心,因此見光見影幻覺都是心巳偏向定了。當你生起喜歡的心時,是因為行者偏向定而感覺喜,而这是染,煩惱,修毗婆舍那觀禅時,是不会有喜的感受,因為体会到三法印智,無常,苦,無我不会導致喜的感覺,有時一種非常平静的狀態会生起,这也是偏定的現象,三法印是不可能以輕安而体証的,这種情况下智慧也不会增長,樂一生起,就無法見到苦了,某些修行者精通教理,会一直思惟佛法,而这種現象会使行者偏离當下,因此修習者很容易有修行上的染。